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global climate change due to carbon emission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promised to reduce 40%-45% below the level of the year 2005 on its carbon intensity by 2020.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target depends on not only the substantive transition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t the national scale, but also the action and shar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t the provincial scale. Based on the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PCC,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ominating factors of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1997–2010. The aim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olicy making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Firstly,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d from 4.16 Gt to 11.29 Gt from 1997 to 2010, 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7.15%, 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GDP (11.72%). Secondly, the trend of Moran’s I indicated that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has a grow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at the provincial scale. The provinces with either high or low values appeared to be path-dependent or space-locked to some extent. Third, according to spatial panel econometric model, energy intensity, energy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rate were the dominating factors shap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rge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optimize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oose the low-carbon urbanization approach and implement reg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32.
1999-2007 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宋小青  欧阳竹 《地理学报》2012,67(6):793-803
选取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7 年为研究时段,以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歧原因—耕地生产力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与计量分析探寻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2003-2007 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主要来自市场粮价的上涨;粮食直补仅在开始实施的年份激发了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此外,本文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生产投入及改进耕地保护模式3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碳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 年GDP碳排放强度较2005 年降低40%~45%,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层面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转型,更有赖于省区层面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提供的方法,本文估算了全国30 个省区1997-2010 年碳排放强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7-2010 年,中国能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从4.16 Gt 增加到11.29Gt,年均增长率为7.15%,而同期GDP年均增长率达11.72%,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态势;② 1997-2010 年,碳排放强度的Moran's I 指数呈波动型增长,说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在省区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有不断增强的态势,同时,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③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④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低碳城市化道路,以及实行节能减排省区联动策略是推动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
吴先华 《地理科学》2011,31(1):68-73
在区分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时序序列数据多元回归、面板数据多元回归等多种方法,对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多重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在长期水平上通过影响市民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短期水平上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即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没有缩小城乡收入,相反是在扩大城乡差距,这一结果打破了现有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固有认识。而市民化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长期稳定的负向关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5.
博物馆解说牌示文本创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采用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博物馆解说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代表性地选取中美两国有关动物解说牌的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解说效果,找出差距,同时创作一个动物解说牌的案例。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出解说文本创作四原则——文字内容简要,使用易懂词汇,运用"提尔顿定律"和选择搭配文字的图片;指出我国解说牌文本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我国解说牌文本创作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博物馆或其它旅游点解说牌的文本创作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6.
王江营  曹文贵  翟友成 《岩土力学》2011,32(Z2):274-278
深海沉积物与履带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是深海资源采运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国内外专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膨润土与水的混合物代替深海沉积物,将履带分解为压陷板和剪切板,在特制的试验槽内开展了沉积物的压力沉陷试验与剪切变形试验,得到了沉积物与履带相互作用的压力-沉陷关系曲线和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基于Bekker沉陷模型,得到了模拟沉积物压力-沉陷模型的各个参数值;同时,发现模拟沉积物剪切变形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应变强化阶段、应变软化阶段和残余应力阶段  相似文献   
37.
林雄斌  杨家文 《地理研究》2016,35(9):1727-1739
交通运输投资是区域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但交通运输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仍存在较大争议。在总结交通成本、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1997-2013年省级尺度的交通运输投资、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的面板模型,综合评估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多尺度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 全国层面上看,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引导效应,其弹性系数为11.4%,但在不同地区这一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在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基础较好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投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② 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扩大,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逐渐增强。③ 在考虑交通投资和经济总量时间滞后性之后,在全国层面上,当期交通投资和前期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的增长作用程度大致相同,但相对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当期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显著。考虑到交通运输投资的这种时空差异,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谨慎地投资策略以强化对经济增长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损毁山体严重影响城市和交通沿线景观,景观影响度可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损毁山体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程度。应用专家评分综合评判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景观影响度分级标准,对损毁山体进行景观影响程度的评价与分析,得出景观影响度分类结果,为损毁山体的治理规划和有序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aims to validate a numerical seakeeping code based on a 3D Rankine panel method by comparing its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Particularly, the motion response and hull-girder loads on a real modern ship, a 6500 TEU containership, are considered in this validation study. The method of solution is a 3D Rankine panel method which adopts B-spline basis function in the time domain. The numerical code is based on the weakly nonlinear scheme which considers nonlinear Froude-Krylov and restoring force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study is given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wave-induced loads, and to validate this present scheme for industrial use in the range of low Froude number. 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nonlinear motions and hull-girder loads, computed by the present numerical code, have good overall agreement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better accuracy of computational results, particularly at extreme waves in oblique seas, the careful treatment of soft-spring (or compatible) system is recommended to the control of non-restoring motions such as surge, sway, and y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